“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,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,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激活其生命力,把跨越时空、超越国度、富有永恒魅力、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,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。”
“我们讲要坚定文化自信,不能只挂在口头上,而要落实到行动上。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,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。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,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。古人讲,“万物有所生,而独知守其根”。中华文明延绵至今,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。”
位于平凉宝塔公园的宝塔建于明代,八角七层,是一座楼阁式砖塔。高约27.54米,塔无基座,塔身直接出自地面。平凉大明宝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86年,省政府拨款,对宝塔进行了维修和加固,铺了楼板,做了木梯,如今的宝塔,面目全新,可以沿木梯盘旋而上至顶层,举目四望平凉城市风光。

最近,一场服饰之争闹得火热。一位中国画师的绘画创作被韩国网友围攻,说他笔下的“汉服”抄袭了“韩服”。这还不算完,紧接着,对方还发起了“韩服挑战赛”。有韩国网友发帖说:“不要抢夺别国的历史,给人们带来混乱。”11月13日,韩国联合通讯社在报道中称,“明朝汉服来自于高丽样”(注:高丽风格)。
真的如此吗?中国历史研究院在线辟谣:历史考察表明,古代韩国本没有自己的衣冠制度,根据明朝服饰进行改良,才形成了后来大家看到的古装韩剧中的服饰。事实胜于雄辩,历史不容篡改! 衣冠文物,悉同中国! 护我华夏文明,振我礼仪之邦!
三、剪纸
剪纸是民间美术艺术的一种,是以纸为加工对象,以剪刀(刻刀)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。
平凉剪纸艺术来源于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的剪窗花,乡间的妇女用红纸剪成十二生肖和民间生活的画面贴在窗户上,以示喜庆。它的题材极其广泛,内容非常丰富,有表达吉祥喜庆、反映传统民俗的;有反映生殖繁衍和美好爱情生活的;有祈求神兽消灾降福、保佑安康的;有表现原始图腾和历史故事的……
平凉剪纸根植于平凉民俗文化,是随着当地民俗活动的发展而传承下来的,它积淀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审美观及思维意识,是千年历史文化的缩影。平凉剪纸把千年浓郁民俗文化再现在剪刀和纸张上面,是平凉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这也是研究和保护民间剪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。2006年,平凉剪纸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传承中华文化,弘扬中国精神!让跨越时空,璀璨的文明之光点燃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,照亮民族的复兴之路!
编辑:李雪梅
审定:袁世武